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

煉金術與史萊姆製作

上課人數:8人
年齡分布:四~六年級
學生類型:自學生
上課時數:2.5小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段落一] 煉金術的歷史三部曲

A. 第一部曲:埃及篇

  1. 先展示老師製作的繪本頁面,說明今天會帶著大家認識煉金術的歷史,並且完成自己的故事線草圖。
  2. 播放影片<湖之鍊金術師>至3分47秒,提問幫助學生回想起埃及的煉金術發展的重要事件與關鍵詞:翠玉錄、亞歷山卓圖書館、四元素、催化劑...
  3. 在白板上帶著學生繪製第一段故事線。


圖、老師版本的煉金術故事線。(有很多英文是為了幫助某幾位自學生完成,因為他們平日語言是英語。)

B. 第二部曲:阿拉伯篇
  1. 繼續播放影片至5分56秒,提問幫助學生回想阿拉伯煉金術的發展與關鍵詞:希臘火、智慧之家、融合中國埃及與印度的煉金術...
  2. 重新回顧:從埃及的煉金術,到阿拉伯的煉金術,究竟他們有沒有煉出黃金?沒有的話,那煉金術是否就沒有用了?引導出幾個因煉金術而產生的重要發現或發明(這次要介紹的是「催化劑」與「化學實驗器皿」兩項)。
  3. 與學生討論「什麼是催化劑」?原本預想是把催化劑三個字寫在白板上,請學生就字的意思去猜催化劑的功用,不過有小孩很快速地就答出來了。我靈機應變反問:「生活中有沒有哪些很常見的現象可能是催化劑造成的?」藉由一些提示讓學生想到「可樂加曼陀珠」的實驗,可樂因為加入曼陀珠,冒泡的「反應突然變得激烈」。(原理上這不是催化劑的實際應用,但強調的是反應加劇的特徵。)
  4. 實地進行可樂加曼陀珠的實驗,讓學生親眼觀察氣泡劇增的現象。

#反思
一開始上課我的腦袋還沒開,原本催化劑的活動應該放在第一部曲來做,但我忘記了,後來就決定順延(包含器皿的介紹,我也改到第三部再做)。可樂當時也沒順利產生氣泡,可能可樂買太小瓶,後來改大瓶的才有明顯效果。(BTW,今天意外發現學生都沒有親自玩過這個活動。)

圖、我們先用小瓶的可樂測試,發現效果很差。
C. 第三部曲:歐洲
  1. 繼續播放影片至結束,同樣以提問方式收斂關鍵詞:賢者之石、科學革命、三元素、醫藥煉金...
  2. 再問一次煉金術雖然失敗了,但是煉金術帶給人類的重要發現與發明有哪些?
  3. 老師說明接下來要帶大家仔細觀察偉大的實驗器皿發明。
#反思
畫繪本故事線比原先預期的困難,需要多留一些時間一步步帶著學生畫才行,今天時間不夠,所以就沒要求每個人都要畫了。



[段落二] 認識實驗器皿

  1. 老師逐步展示手上的實驗器皿,並介紹這些器皿的名字(燒杯、量筒、錐形瓶、圓形燒瓶、滴管、漏斗)。
  2. 將實驗器材放在學生桌上,請學生將這六個器皿畫在繪本上,並且旁邊附上器皿的名字、形狀特徵、以及可能功用等資訊。
  3. 請學生分享他們的觀察與猜測,慢慢收斂出每個器皿的設計原理以及實際功用。
#反思
  1. 因為時間有限,我發現今天最適合的方式是:一一拿出器皿,直接與學生討論形狀特徵與功用。
  2. 但如果時間夠的話,我會想要:給予學生器皿與寫有器皿名字的紙牌,讓學生先嘗試配對;接著是給予正確答案後,請學生觀察、描繪器皿並猜功能;最後請學生分享與討論器皿真正的用途。
圖、學生將六種器皿畫到繪本上,還要寫上形狀特徵以及可能功用。

[段落三] 史萊姆的製作

  1. 宣告待會要做史萊姆,並詢問學生是否有製作史萊姆的經驗。(發現有經驗的學生很少呢!)
  2. 老師簡單說明待會每個人會拿到的實驗器材、概述會用到的所有藥品。接著老師帶著大家用實驗筆記本繪製實驗記錄表格。(說明要記錄藥品的重量或體積、以及試做成果)
  3. 老師簡單說明史萊姆的製作步驟,但沒有給予更細緻的流程說明,所以藥品的用量、藥品混合的順序等,全部都由學生自己去嘗試。
  4. 實作開始,老師隨時幫助有疑問的學生,同時也請有製作經驗的學生擔任小助手,幫同學解惑。
  5. 實作結束,請學生回座,討論剛剛實作遇到的所有問題,並分享實驗失敗時的感受。
  6. 老師分享心法:「遇到問題要感到喜悅」、隨時鼓勵自己說出「interesting, and why」、說明「科學家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」。
  7. 連結古代的煉金術,說明當時的人也是什麼已知都沒有,但也是藉由反覆地嘗試,並且記錄過程,才逐漸找出最好的結果。
圖、學生一邊製作史萊姆、一邊將藥品用量記錄下來。

#大反思
  1. 今天我的腦袋沒有打開,有很多環節操作不流暢,但好險有認真備課,至少八成有照流程走。
  2. 今天預期的教學內容塞太多了,光是畫繪本就很花時間,繪畫器皿的特徵也是,這些內容其實紮實得上可以用到四節課吧。所以今天太高估自己了~
  3. 原本史萊姆製作的教學流程是:先詳述史萊姆的標準製作方式、實驗筆記的紀錄方法等;然後請學生先試做第一次史萊姆、紀錄過程、分享結果並討論過程中還有哪些細節要注意;接著詳細確認作史萊姆的所有細節後,讓學生嘗試三、四次史萊姆的製作,最後分享實驗數據與最佳配方。
  4. 今天因為前面花了太多時間,決定立即修改實驗操作的重點:體驗實驗的混亂。我故意讓學生在缺乏足夠資訊的狀態下嘗試製作,讓他們先感受到實驗失敗的挫敗感,再與他們討論失敗的感受、失敗的原因、下次可以改善的方法等(剛好前面做可樂實驗時也失敗了,可以重新討論一次失敗這件事)。希望就算沒辦法在今天紮實的教到實驗的方法,也至少能將實驗的態度傳達給他們。(但這意味著我下次的實驗得把今天的份補回來了QQ)
  5. 預定後面的課程還有很多細節想教,這代表我需要更多時間才行(只是不可能再加時了),看來我這學期的自我練習是有意識的刪減,盡量去蕪存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